欢迎光临蓝天羽毛球商店!

羽坛风云

羽毛球俱乐部赛面临生存危机


   
    诞生才两年的摩托罗拉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赛,本赛季陷入无人喝彩的困境。除了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外,人们从媒体上几乎看不到这项赛事的相关报道,参赛俱乐部经营困难重重、情绪低落。

  中国羽协去年尝试性地推出此项赛事引起了各地俱乐部的参与兴趣,这项赛事的规模也由去年的3支男队迅速扩展到今年的7支男队、4支女队。

  按照赛事主办者最初的安排,各俱乐部的国家队队员奥运会后都可回到地方,代表俱乐部参赛。俱乐部赛中拥有吉新鹏、张军、刘永、夏煊泽、陈刚、余锦豪、陈其遒、董炯、肖晖等明星应该说具备了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中国羽毛球队在悉尼“火”了一把,给炒热俱乐部赛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良机。

  但奥运会后风云突变,国家队队员大多没能出现在俱乐部赛的赛场上,而且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国家队回来后就得忙着奥运总结,各种庆功会一个接着一个,“西部行”等社会活动令众国手分身无术。更重要的是中国队明年面临苏迪曼杯和世锦赛,必须尽快投入到系统的冬训中,国家队员如果每周抽两三天时间去回地方去打俱乐部赛,自然会训练安排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这下可害惨了那些靠“明星牌”来进行市场操作的俱乐部,并给联赛带来了极大冲击。各俱乐部由于无法兑现当初的“明星承诺”而被广告商责为毁约,广告客户纷纷“退货”,一些俱乐部的市场运作因此而陷入困境。虽然他们都明白国家队的大赛成绩是第一位的,对国家队的安排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但经营上的困难让他们很难做到“无怨无悔”。

  几家俱乐部中觉得最“冤”的当是青岛双星队,该队花重金购买了夏煊泽和陈刚两名国手(其中陈刚刚刚离开国家队),但他们只打了一两场比赛,其他时间都被“闲置”着。没有了夏、陈两人的双星队,很难在市场操作中找回成本。

  虽然从专业的角度看,靠二流球员支撑的俱乐部联赛比赛本身质量并不差,并不乏观赏性很强的场次,但这是一个追星的时代,没有球星,比赛再精彩也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俱乐部已放出话来,如果明年联赛还这么搞法,他们将不会再参加。

  说羽毛球俱乐部联赛现在已面临“生存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羽协也已充分认识到了这项赛事所面临的困难,如何协调好运动成绩与走向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所要着力解决的最大难题。

 

    (摘自“羊城体育” )

 


[羽坛风云][羽毛球拍][羽球论谈][羽球知识][羽球技术][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