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羽毛球网--羽毛球资讯、器材、论坛

羽毛球新闻--羽坛风云

羽超特殊条款赶走众赞助商,新兴联赛遭遇成长的阵痛


  羽超联赛这次和国家队的“冲突”,更多的是这个新兴的联赛在从专业化向职业化过渡中一种阵痛的反应。

  事实上,刚刚成立两年的羽超联赛不只在招商上需要摸索,在球市开发、球员运作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困境。

  酝酿已久的羽超联赛终于在今年揭开大幕,但备受瞩目的处子赛季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尽管在低调和摸索中尝试的羽超并不掩盖自己的雄心,但缺少央视转播,没有主冠名商的窘境依然在新赛季困扰着它,更令一些赞助商头疼的还有羽超的特殊条款:国家队队员在联赛中只能用国家队赞助品牌李宁的运动装备。目标是打造“世界上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羽超联赛也因此遭遇尴尬和疑问。

  央视不转播

  新赛季继续裸奔?

  并不夸张地说,羽毛球是目前国内自发参与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项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全民健身报告显示:从参与人数上看,羽毛球是仅次于健步走的第二大项目。

  略显尴尬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给初生的羽超联赛带来太多的帮助。在处子赛季中,羽超联赛就没有得到央视的青睐,缺乏央视转播的赛事也没能得到总冠名。结果,羽超联赛并没能打响品牌,当时,乒羽中心的解释是时间仓促。

  当全新的赛季即将开始,人们却发现,羽超联赛依然面临着缺乏央视和赞助商关注的窘境。央视在解释放弃转播羽超时,给出的原因相当简单,“收视率低”。“亚运会时羽毛球的收视率很高,但是羽超联赛却很不理想。此外,羽毛球比赛的时间段很不固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就直戳羽超的痛处。

  的确,羽超处子赛季充分体现出一项拥有群众基础的运动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成功的职业赛事。在羽超元年,人们发现了不少阻碍它发展的弊端:一方面,队员缺乏,选来选去都是国家队的这些球员,几乎就是把国家队分散在各个地方俱乐部打比赛;另一方面,资金紧张,不少俱乐部在最后一刻才找到赞助商;此外,赛程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赛事的成长。

  新赛季尚未开打,尽管摘牌大会热闹了一阵,甚至还有广州粤羽俱乐部签下陶菲克,在摘牌大会上又连续摘走了卢兰、成淑、张楠和陈智贲等国内好手,但这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没能引发其他俱乐部的效仿。因为大多数俱乐部并没有足够的财力,与此同时,由于与央视转播的谈判并不顺利,也妨碍了羽超寻找主冠名商的道路。为了吸引央视,羽超在与赞助商接触时开出高价,反而吓退了不少有意者,而央视则因为羽超缺少影响力并不愿意转播。在这样的循环中,新赛季羽超联赛不得不在尴尬中继续成长。

  特殊条款挡路

  赞助商出钱没宣传效果

  尽管乒羽中心表示主冠名商的谈判并没有结束,但资金捉襟见肘的大多数球队已经把努力方向转为俱乐部赞助商。不过现实却让球队和赞助商们感到为难。

  一切都因为国家队的一项特殊条款:所有国家队队员在羽毛球超级联赛期间,只能使用国家队赞助商的装备。

  要知道全部俱乐部注册的近100名队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家队队员。在羽超联赛元年的选秀摘牌大会上,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就直言不讳,“具体谁把谁摘走了,我还真没仔细看,反正怎么摘也都是我的队员。”

  正因为如此,各家俱乐部面临和赞助商讨价还价的尴尬。要知道,8家俱乐部中有4家的赞助商是体育器材公司。这一特殊规定就让俱乐部与赞助商的合作变得不再融洽。例如江苏尤尼克斯俱乐部的赞助商尤尼克斯就只愿投入200万元赞助费,而原本的谈判价码据悉在500万元。

  不少俱乐部的官员都私下抱怨,如果国手在参加国家队以外的比赛时拥有自主选择器材品牌的权利,那么或许不少俱乐部的日子也不至于过得如此紧巴。

  当然,作为国家队总教练和羽超联赛的创始人之一的李永波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希望俱乐部的眼光能够放得更加长远,“如果俱乐部能够不把目光局限在体育品牌,那么寻找赞助商的空间或许更大。”

  李永波的话的确有道理,但让不少俱乐部头疼的是,联赛没有主冠名,每年联赛分红就少得可怜,而俱乐部开支则是每年水涨船高,加上没有央视转播,赞助商本就不愿问津,现在特殊的条款更是“吓跑”了一批赞助商。

  成长的阵痛

  羽超离职业化还很远

  一位俱乐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的羽超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其实还是以省队为班底,并没有真正的职业化运营,加上缺少球员所有权,这和职业化还相去甚远。”不过,他也承认,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问题,“我们的球员几乎都是专业队培养的,所以现在的羽超仅仅是有了一个职业化的模子,现在所走的路也是在摸索,因为任何一项成功赛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也婉转地称,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让羽超变得更加职业化。

  的确,在国家队让路、各方支持的情况下,羽超联赛元年的表现算不上出彩。因为,事实证明群众基础和职业联赛的商业基础未必能画上等号,就像打造多年的乒超联赛也还在一步步探索尝试,不少俱乐部甚至没有固定的主场。

  所以在创设初期就提出“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目标,羽超联赛的确还有着更多需要夯实的基础。无论是运营和包装,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是有乒羽中心的支持,国家队的支持就意味着必然的成功。现在羽超的商业化都饱受质疑,怎么可能一步到位地抹去身上的专业队色彩?

  现在的乒超联赛就是一面镜子。不是挂上职业联赛的名头就意味着成为货真价实的职业化。职业化的赛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诸如商业运营等各方面的成功要素,它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否则光靠乒羽中心和各省市专业队的努力牵头打造的羽超联赛不但不会接近“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目标,反而会在所谓的职业化中越走越远。


 (新浪体育)

    蓝天羽毛球网>> 羽毛球新闻>>


http://www.bbeshop.com     E-mail: bbeshop@163.com

[羽毛球拍][羽毛球线][羽毛球][羽球服装][羽球鞋袜][羽拍包][手胶配件][运动护具][教学光盘][网球用品][乒球用品][订购方法]

[蓝天论坛][羽拍论坛][客户留言][相约球场][羽坛风云][羽球明星][世界排名][电视预告][录像下载][羽球知识][羽球技术][返回首页]